从车窗向外望,高耸的烟囱和铁塔映衬着一片灰蒙蒙的色调,这是我第一次抵达德国鲁尔区的视觉感受。从业经历的原因,让我对这里闻名世界的“鲁尔德比”倍加心驰神往,每次抵达这里,都会努力的一探究竟,什么样的原因让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的球迷势同水火,在场内场外都希望将自己的对手和他们的支持者踩在脚下?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尽相同。
2016年10月30日凌晨0:30分,新赛季德甲联赛的第一次“鲁尔德比”又将上演,从1925年至今,两支球队在德比中上演的恩怨情仇绵延超过了90年,对于各自的球迷来讲,每一段故事都仿佛深入骨髓,融入生活,代代相传。生活在鲁尔区的黄黑拥趸和蓝白死忠,除了不能一起聊足球以外,其他一切的生活轨迹和背景却是多么的的一致。
鲁尔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,这里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,百年沧桑贯穿下来,鲁尔区的黑金——煤,是两队球迷最熟悉的颜色,它的存在,让这里生机盎然,经济兴旺发达。多特蒙德最主要的球迷构成是煤炭工人,而傲赴沙尔克球场的下面,便是两个矿井,现今大家应该还记得劳尔当初加盟沙尔克获得的礼物就是煤,并且还深入地下过千米探访矿井。相同的背景带来的并不是相亲相爱,而是越熟悉越痛恨。
两队球迷都有着属于各自的辉煌过往,1904年成立的沙尔克和5年之后成立的多特蒙德在1997年达到俱乐部顶峰,同年分别获得了欧联杯和欧冠的冠军,这是整个鲁尔区乃至德国足球的骄傲,也让众多的中国球迷开始认识和接受并最终爱上他们。而我认识的很多国内的球迷朋友,并没有德国本土的球迷那般深仇大恨,鲁尔区各家球队之间的内耗和争斗,往往让别家球队,比如拜仁慕尼黑从中坐收渔利。
没有相同的成长经历,生活背景以及区域特性,很难让局外的我们彻底感同身受,每次的鲁尔德比,当地警方如临大敌,依然无法杜绝在比赛中投掷烟花,引燃草坪,以及看台各处彼此打出的侮辱性标语;场内场外球迷的大打出手,迫使警方要消耗大量的催泪瓦斯。从德比战的构成要素里,这些仿佛还可以令人接受,也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津津乐道,但遗憾的是整个鲁尔区的球队们,从俱乐部层面就没有握成一个拳头,究竟球迷和俱乐部,谁影响了谁的态度?
历史上像安德烈亚斯-穆勒这样,在多特蒙德和沙尔克都效力过球员凤毛麟角,他个人心理上的强大也令我敬佩。但绝大多数情况,鲁尔区各自优质的球员,宁可白送,彼此间也绝不互相交流,弗林斯、海尔默、诺伊尔、莱万、托恩等等,数不胜数,包括主帅,曾经的希斯菲尔德和海因克斯,也绝不会在死敌的主帅座椅上出现。范围扩大到整个鲁尔大区的其他球队也是一样,这让位于东南部的拜仁和很多其他球队得了便宜。鲁尔区灰蒙蒙的城市色调投射出的灰色幽默:只要你过得比我好,我就受不了。让人万般无奈。
鲁尔人其实在城市转型上的合作可以成为典范,目前国人谈及率最高的词:雾霾,也曾在德国鲁尔出现过,上世纪60年代,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已经高达每立方米近5000微克,随着鲁尔区的天空必须重新变蓝的一声号令,经过几十年的坚持不懈,现今的鲁尔区只留下了建筑的灰暗色调,却重新得来了抬头仰望的蓝天白云!足球又何尝不是如此,足球可以有矛盾甚至仇恨,但不能全是,竞争力使人进步,这是区域发展,足球文化进步的重要推动力。但过度的消耗,只会带来彼此的衰败。
德国人一贯是严谨克己,但是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变通,要做到“我希望你过得比我好”确实有难度,只是“别在受不了”了。